标题:大厂90%员工在做无用功?
正文:
埃德温·陈(Edwin Chen),Surge AI创始人兼CEO,公司成立仅4年,在零外部融资的情况下营收超10亿美元,远超融资13亿美元却年营收仅8.5亿美元的竞争对手Scale AI。他曾任职于谷歌、脸书和Twitter,发现了一个残酷真相:90%的大厂员工都在做无用功。
他选择了一条反传统的创业道路——拒绝融资、专注质量、坚持初心,甚至拒绝了100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他的故事不仅是商业奇迹,更是对硅谷主流文化的深刻反思。
核心观点
- 小团队胜过大公司:用10%的资源实现10倍效率,小团队更聚焦客户问题,避免内部官僚主义。
- 融资是地位游戏:创业者应专注解决真正相信的问题,而非追逐资本。
- 数据质量至上:多数数据标注公司只是“人力外包”,缺乏技术改进能力,而Surge从第一原则出发构建质量控制技术。
- 顶尖人才效率更高:100倍工程师真实存在,AI将进一步放大顶尖人才的生产力。
为什么大厂效率低?
Edwin指出,大公司中90%的工作是为了服务内部官僚体系,而非为客户创造价值。许多项目只是为了给上级留下印象,或满足内部政治需求,而非解决实际问题。
融资是骗局?
硅谷的融资文化更多是地位游戏。很多创业者没有明确目标,仅为了融资而融资。Edwin强调,创业者应找到自己真正相信、能改变世界的想法,并通过MVP验证其可行性。
数据行业的“人力外包”陷阱
多数数据公司只是招募人力,缺乏技术手段测量和改进数据质量。而Surge专注于构建复杂算法,确保高质量数据,帮助顶级AI公司训练模型。
100倍工程师的秘密
Edwin认为,顶尖工程师不仅编程更快,想法更好,还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拥有博士学位并不等于能力强,实战智慧和创造力更为重要。
拒绝1000亿美元收购的原因
Edwin坚信Surge是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部分,他不想被收购后失去独立性。他表示:“我们已经拥有了我想要的一切,为什么要停止?”
AI的未来与挑战
Edwin预测,普通程序员的工作可能在2028年被AI取代,但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仍需人类解决。他强调,数据质量是AI发展的最大瓶颈,合成数据在现实场景中的价值有限。
给创业者的建议
始终关注10倍改进的机会,而非纠结于短期现实。Edwin最欣赏自己的特质是对模型、算法和数据提出独特见解,并与客户有效沟通。
(内容整理自《20VC with Harry Stebbings》专访)
.png)

-
2025-09-04 18:08:20
-
2025-09-04 18:07:12
-
2025-09-04 1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