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意识是量子性的?科学家正试图用机器验证
你正在读这篇文章,而不是做别的事,是因为你“选择”了这么做。即使大脑无意识地做出决定,你仍会认为这是“你”的选择。但为什么这种主观体验会存在?这就是“意识难题”——主观感受如何从物质中产生?
一些科学家认为答案可能藏在量子力学中。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位可同时处于多种状态,并瞬间相互影响。这些特性让研究者猜测:量子力学是否能解释意识的奥秘?
加拿大初创公司Nirvanic正在研发一种装置,尝试将大脑信号与量子系统连接,测试意识是否源自量子过程。如果成功,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还可能模糊生物大脑与机器觉知的界限。
Nirvanic的首席执行官苏珊·娜盖尔伯特博士并未专注于研究大脑本身,而是利用软件和量子算法模拟意识。她为机器人编写程序,将感官数据传至量子计算机,再由其指导机器人的下一步动作,形成感知、量子处理与行为间的实时反馈循环。
娜盖尔伯特曾是唯物主义者,认为只要算法足够复杂,意识就会自然涌现。然而,她逐渐意识到,只有当人类操控机器人时,它才显得有“意识”。这让她重新审视罗杰·彭罗斯的理论:意识可能依赖于量子效应。彭罗斯与史都华·哈默洛夫提出,意识或许源自大脑微管中的量子坍缩,这一理论被称为“协调客观还原”(Orch-OR)。
娜盖尔伯特希望用实验验证这些想法,而非停留在哲学层面。她并不直接测量意识,而是观察其可能留下的决策轨迹。如果量子机制确实能催生意识,这将改变我们对现实的理解,甚至影响动物实验伦理及人工智能的发展。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方向。物理学家赫塞·别列佐夫斯基称其为“一次极低概率的豪赌”,认为这些假设叠加在一起的可能性极低。但他也承认,量子技术可能帮助模拟日常体验的产生,甚至测试彭罗斯的理论。
娜盖尔伯特计划在一到两年内得出初步结论。她认为,量子意识理论只是众多可测试理论之一,但她选择了最容易验证的一种。
在这些探索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娜盖尔伯特认为,两者或许只是语义之争。深入唯物主义后,人们可能会发现一种更接近唯心主义的观点——一切事物通过量子纠缠普遍相连。最终,不同阵营的人或许只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件事。
.png)

-
2025-08-15 18:20:11
-
2025-08-15 18:18:39
-
2025-08-15 17: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