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标题:从狂热到清醒:我对AI医疗泼点冷水

我一直是个技术爱好者,早期投身医疗信息化时,曾畅想未来医疗服务的数字化图景:患者在家诊断、医生远程协作、AI优化资源……然而,随着美国和英国相继发布国家级AI医疗战略,我开始冷静审视国内AI医疗的真实进展。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应用停留在“数字化”,未实现范式变革
当前AI医疗多集中于优化行政流程,如自动提醒、预约筛查等,并未触及医疗模式的核心创新。例如,英国NHS在急诊科引入AI助理减轻文书负担,这仅是传统流程的数字化,而非服务路径的重塑。慢病管理不应只是App打卡,而应结合可穿戴设备与智能反馈形成闭环。真正的变革需要从流程设计、角色重塑到基础设施全面规划,单靠技术堆叠无法实现。

二、监管体系滞后,难以应对AI新挑战
现有监管框架无法覆盖AI医疗的新风险。例如,大型语言模型生成报告缺乏透明度,临床责任归属难界定;AI模型上市后性能监控也缺乏要求。欧美虽提出高风险系统审查机制,但在医疗领域的具体落地仍是空白。AI医疗不能“先干再管”,需同步建立可追溯、可问责的监管体系。

三、人才缺口大,跨界能力稀缺
AI医疗需要两类关键人才:一是懂技术、流程设计和数据治理的医院信息部门人员;二是能与AI协作的一线医护人员。然而,目前多数方案忽视了系统性培训和职能重构,导致人才储备不足。

四、商业模式不成熟,可持续性存疑
尽管AI提高了医生效率、降低了成本,但其落地依赖于收费体系、保险机制和支付能力等配套支持。技术落地需要多方协同,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五、数据互操作性差,治理成瓶颈
医院数据分散、格式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AI模型训练。中国尤其缺乏全国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数据治理成为一大挑战。

从乐观到理性,我意识到技术并非万能,落地需克服制度、人才、监管等多重障碍。但这并非悲观,而是更接近真实。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推动AI医疗真正落地。呼吁各方协同努力,试点先行,共同迈向充满潜力的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琨随笔,作者:张琨)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23472.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AI医疗旋风席卷全国 又一三甲医院接入DeepSeek 实现全流程应用
2025-02-25 11:58:35
宠物大模型健康公司「绮算法」获千万元级战略投资,Z基金投资
2025-02-06 19:37:27
从狂热到清醒:我对AI医疗泼点冷水
2025-08-13 08:35:21
黄仁勋投了越南首富的公司 英伟达在AI医疗再落一子
2024-12-06 17:31:51
医疗是百度输不起的行业
2024-10-16 12:23:07
七部门发文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 多家AI医疗概念公司称东风已至
2025-04-24 21:49:31
“最被低估的AI应用方向”?DeepSeek点燃AI医疗行情
2025-02-10 17:19:46
江山控股旗下 AI 公司突然宣布解散:资金无以为继,全体员工解聘
2024-12-11 10:23:38
一家AI医疗公司宣布倒闭
2024-12-21 11:53:59
起底英伟达首起AI医疗收购
2024-12-11 11:21:37
不要让“AI+医疗”变成一次性买卖
2025-03-27 14:49:57
百川智能王小川反思不足:此前战线拉过长 未来仍将聚焦AI医疗
2025-04-10 13:51:59
哈佛天才再创业,医学版「谷歌」来了
2025-07-18 17:43:19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