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硬控5亿人的多邻国沾上AI后,我果断卸载了
“AI 的使用将成为我们招聘时考虑的一部分。”
“AI 可以处理的工作,将不会让承包商来完成。”
“当没法实现更多自动化时,才会增加员工人数。”
这些激进政策是多邻国最新“AI-first”战略的一部分。CEO Luis von Ahn 表示:“我们不能等到技术 100%完美,宁愿急于行动。”
不久前,多邻国推出了 148 门新语言课程,生成式 AI 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课程开发与测试。然而,用户对此并不买账,纷纷卸载。
多邻国的成功营销掩盖了一些问题。AI 其实在产品中早已存在,问题不在于将工作交给 AI,而是在营销推动后,用户突然意识到:学什么?来这里到底能学到什么?
早在 2016 年,多邻国就引入机器学习技术,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通过自适应测试、重复间隔算法和 Birdbrain 模型,系统分析用户掌握情况并调整难度,提升学习效率。此外,语音识别技术也早已应用,提供自然的语音环境。
多邻国与生成式 AI 的合作始于 2021 年,当时便与 OpenAI 合作,将大模型用于测试业务。GPT-4 推出后,多邻国迅速跟进,推出 Duolingo Max 高级订阅版,新增“答案释义”和“角色扮演”两项功能。前者类似错题分析,后者则通过对话模拟真实场景。
如今,AI 已成为多邻国的核心,但用户满意度却下降。首要原因是“AI-first”战略对人工岗位的影响。外包合作终止,内部裁员加剧,员工直呼“喜提毕业”。
从公司角度看,裁员不仅降本增效,还有战略意义。正如管理学学者 Michael Hammer 所言,新技术需重塑流程而非简单优化。多邻国态度激进,引发争议。
AI 提高了课程开发效率,一年内推出 148 门新课,覆盖 28 种语言。但用户反馈不佳,课程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抽象例句。语言学习强调“i+1”法则,即适配用户水平的材料,但 AI 是否能精准匹配仍存疑。
有人用多邻国图乐,但也有人希望真正学点东西。AI 是帮手还是摆设?这取决于用户需求,而不是多邻国单方面决定。
.png)

-
2025-07-22 14:37:12
-
2025-07-22 14:36:17
-
2025-07-22 14: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