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I上演权力游戏,科技巨头暗战升级指向何方?
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不到最后,永远不知主角是谁。如今的AI行业正上演类似的好戏。
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推出智能体开放标准——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欲统一大型语言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工具的通信协议。随后,OpenAI宣布Agent SDK支持MCP,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Demis Hassabis也确认谷歌Gemini模型及SDK将集成此标准,称MCP“正迅速成为AI代理时代的开放标准”。
同时,谷歌在Google Cloud Next 2025大会上开源首个标准智能体交互协议——A2A,打破框架与供应商壁垒,实现智能体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协作。
这些动作揭开AI与智能体在连接标准、接口协议与生态系统等维度竞争的序幕。“协议即权力”显现,谁掌握基础协议标准定义权,谁就可能重构全球AI产业链的权力图谱与价值分配。
MCP被视为AI应用程序的“USB-C端口”,旨在创建通用标准,简化开发与集成。它解决了AI交互中碎片化和标准化缺失的问题,让模型和外部系统使用同一协议,而非每次定制一套方案。例如,在开发项目中,基于MCP的工具能分析代码结构、理解提交记录,提升开发效率与代码质量。
MCP由MCP服务器和MCP客户端组成,前者公开数据,后者访问数据,提供统一接口,实现“万物互联”。其内置安全机制确保数据共享的安全性,降低企业顾虑。
MCP激发开发者社区活力,推动AI与各行业数据深度融合发展,为企业带来实际价值。在医疗和金融等领域,智能体协作显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决策精准度。
A2A协议更聚焦智能体间的高效协作,通过促进客户端与远程智能体通信,实现任务分配与协作。它支持多种模态,适用于从快速任务到复杂研究的场景,为企业提供实时反馈。
MCP与A2A代表AI互联互通的两条路径,分别在企业级应用和开源社区中占据优势。两者的崛起不仅关乎技术标准,也预示产业格局的变革,但背后隐藏巨大商业利益与话语权争夺。
科技巨头通过各自路径开辟盈利模式,同时掌控数据流向。开源策略上,两者虽宣称开源,但各有盘算,平衡开源与商业利益。
MCP与A2A的最终融合尚无定论,若各自为政,可能筑起“AI小院高墙”,限制数据流通,抑制创新活力,阻碍行业发展。我们期待它们推动全球AI产业朝协作方向进化,避免技术割裂带来的社会成本。
.png)

-
2025-07-19 22:57:32
-
2025-07-19 21:58:20
-
2025-07-19 21: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