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类才是AI时代的创造者
最近刷小红书,总看到类似内容:用DeepSeek做小红书、公众号,AI分分钟写出爆款内容。这让我想到,每个阶段总有人抓住信息差,用捷径获取成果。但这也引发思考:人人都能用AI创作,创作者的价值何在?
我认为,表达是一种消费行为,是自我满足而非单纯输出。表达源于人的天性,无论是发朋友圈、录播客还是写诗作画,都让人感到愉悦。AI虽能完成任务,但表达的价值在于过程而非结果。正如去餐厅吃饭,不仅是填饱肚子,更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清明节期间,朋友圈晒美景自拍,人们并非为求夸赞,而是分享美好瞬间,与他人建立联系。表达的价值在于分享,而其意义取决于个人态度。若仅视表达为工具,AI可替代,但若视为享受创造,AI只是辅助。独特表达才是人脑价值所在,AI只能重组数据,创作者才是功臣。
AI从数据驱动转向认知驱动,模仿人类的感知、推理等能力。未来AI需具备注意力、记忆力、泛化能力,才能像人一样感知环境。人脑的核心是认知结构,每个人表达的差异造就了独特价值。AI的能力取决于能否与你的认知共鸣,未来竞争力在于与AI交互的“认知结构”。
如何设计大脑容器?过去靠拼命学习,如今要成为“锚点”。锚点是独特视角、深刻体验,也是与他人的真实联系。面对AI挑战,要打磨独特部分,成为他人的参照点。人与AI应双向链接,互相成就。人类对抗“熵增”,靠的是智慧与创造力,而AI需依赖人类输入信息。
人类传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纠错能力。每个人都是信息洪流中的稳定参照物,通过独特创造为他人提供价值。请记住,没有垃圾的工具,只有垃圾的使用者。当你利用AI输出观点,成为别人的“锚点”,就融入了对抗熵增的宏大叙事中。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6853.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90后清华博士厨房机器人融资数千万,拿下北京市首张具身智能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
2025-06-27 14:09:20
Kimi“憋”出的深度研究,成色几何?
2025-07-01 15:26:59
Kimi豆包,最近都盯上了浏览器
2024-07-15 15:26:00
464 文章
82321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7-18 23:46:25
-
2025-07-18 22:47:06
-
2025-07-18 22: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