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看待AI算命?
正文:
和朋友聊天时,我发现自己或许是周围人中最后一个将AI商业化的人。他用AI做副业,一个月轻松赚几千块零花钱。模式很简单:几个人搭建一套自动化流程,抓取小红书上的热门运势内容,再用矩阵账号发布AI算命帖子,涉及姻缘、事业、前世等内容。用户被吸引后会私信咨询,被引导至微信,提供基础信息后,AI进行深度分析,最终交付结果。收费从100元起步,高则达300-500元,具体取决于分析内容和客户需求。
我不解地问:“这不是割韭菜吗?”他说:“这是信息服务,赚信息差怎么算割韭菜呢?”虽然这话难以反驳,但我更想知道为何有人相信AI算命。
第一种是“自助式AI算命”。自己掌握技术,输入信息让AI给出分析或预测结果,纯属好奇心驱动。第二种是帮别人算命。对方不懂技术,用信息差提供服务。
前几天,我妈在抖音上加了个“算命大师”的微信,付80元让对方帮忙算命。对方可能用AI生成模棱两可的分析,让她觉得“很准”。其实,这不过是AI根据常见情况生成的通用内容,因语言模糊且迎合心理预期,让人误以为精准。
人们容易陷入巴纳姆效应,即倾向于接受模糊且普世性的描述,并认为非常符合自己。这种现象源于人类追求完整性和确定性的心理需求。AI算命看似科学神秘,实际上缓解了人们的焦虑,提供了方向感,是一种“逆知未来”的心理需求。
此外,算命也是对决策性焦虑的转移。人在面临重大选择时会感到迷茫,AI算命提供一种看似科学的依据,让人们觉得问题是“命”而非自身。这种答案虽不一定靠谱,却能打破内心纠结,让人暂时解脱焦虑。
还有一种人相信宿命论。他们认为人的命运早已注定,与其抗争不如顺从。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便如此,现代哲学中的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和选择会影响未来。
既然如此,AI算命可信吗?我向Deepseek提问,它认为生辰八字可作为传统文化研究对象,但缺乏科学严谨性。算命之所以让人觉得准,是心理认知偏差与主观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AI结合数据分析和心理学原理进行解析。
最终,Deepseek认为算命并非全无价值,也不应全盘迷信,它如同棱镜,有人从中看见幻觉,有人折射现实。真正的“改命”在于通过努力改变命运,而非迷信算命。
.png)

-
2025-07-20 19:08:20
-
2025-07-20 19:07:11
-
2025-07-20 17: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