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复盘旷视十三年:高光、谷底与重生
印奇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始于清华自动化系的学习。2006年,他考入清华自动化系,后参加姚班选拔并通过。姚班的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与印奇期待的实用计算机有所不同。为了更贴近实际应用,他在大二时找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机会,师从孙剑。
2011年,印奇与唐文斌、杨沐共同创立了旷视科技。起初,他们因开发的游戏“乌鸦来了”获得了联想投资,从而成立了公司。公司成立初期,印奇专注于视觉服务平台Face++的研发,该平台在2013年首次亮相并迅速吸引关注,首个付费客户是美图秀秀。
2016年,旷视推出了国内首套动态人脸识别系统,迅速扩展至安防领域,完成C轮融资并扩大团队规模。2017年,孙剑带领技术骨干加入,提升了旷视的技术实力。巅峰时期,旷视在北京的研究院拥有超过400名员工,吸引了众多清华背景的优秀人才。
2018年,印奇提出20亿人民币的营收目标,但旷视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2019年,旷视在港股递交招股书,但因美国制裁和港交所风波而推迟。2021年,旷视转向科创板,但蚂蚁事件再次阻碍了上市进程。
2019年后,旷视面临组织能力与外部竞争的巨大压力。团队以算法人才为主,缺乏硬件和营销资源。尽管如此,旷视在手机和物流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进展。2021年起,旷视开始重视硬件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将业务重点转向汽车和机器人领域。
历经多年探索,旷视意识到软硬件结合对于AI技术落地的重要性。印奇反思过去的理想主义,认为业务闭环和商业化才是关键。如今,旷视在多个业务板块实现了盈利,包括手机和Face++云平台。尽管IPO之路充满坎坷,旷视仍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11860.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中证协启动券商分支机构信息科技专项调研 关注AI、大数据等部署进展
2025-07-17 17:30:38
北京: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医药产业应用 支持口腔、骨科等个性化植入耗材的设计定制
2025-07-04 11:45:38
工信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2025-07-04 19:50:13
438 文章
65396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7-20 22:09:17
-
2025-07-20 21:10:03
-
2025-07-20 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