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美食PK,Kimi和豆包谁赢了?
正文: 降温后,下班回家,家家户户的外卖似乎都更诱人了。这并非错觉,而是因为寒冷天气下,人体需要更多热量来维持体温。高热量食物不仅能提供所需能量,还能通过释放多巴胺缓解压力。面对气温下降,是选择“贴膘”,还是继续做控卡达人呢?
控卡需要精确计算热量,但长期下来颇为繁琐。于是,AI成为一种解决方案。最近,一款名为跃问的应用因支持iPhone16的AI功能而走红。这款应用不仅展现了AI在控卡领域的潜力,还考验了其图像分析能力。
今天,我们将测试Kimi、豆包、秘塔AI和跃问的AI食物热量估算能力。图片中包含一份漏奶华(约400kcal)、一份叉烧饭(约600kcal)、一份烤香肠玉米蔬菜拼盘(约400kcal)和一份咖喱鱼蛋(约120kcal),以及一杯港式冰奶茶(约200kcal),总计约1720kcal。
首先是Kimi,仅用10秒便完成了任务。Kimi不仅准确识别食物,热量估算也大致准确,虽然将奶茶误认为热巧克力。
接下来是豆包,虽然能够识别部分食物,但漏掉了叉烧饭中的叉烧,导致热量估算偏低。不过,豆包给出了食物的位置信息。
秘塔AI的表现也不错,成功识别了玉米、烤蔬菜、香肠、咖喱鱼丸和奶茶,但对食物数量和份量描述不足。
跃问则从左到右扫描识别食物,但对食物尺寸和比例缺乏感知,将漏奶华误认为提拉米苏。此外,跃问未能提供食物的具体数量。
总结: - Kimi在食物识别和热量估算方面表现较好,但有小错误。 - 豆包对方位更敏感,但食谱库需完善。 - 秘塔AI识别多样性强,但在食物数量和份量描述上欠缺。 - 跃问的图片识别逻辑独特,但对食物尺寸、比例和数量的感知不足。
不同AI在图像分析和食物热量估算方面各有优势,也显示出改进的空间。总的来说,AI们还需努力成为更好的生活助理。
.png)

-
2025-07-21 16:21:09
-
2025-07-21 16:20:01
-
2025-07-21 16: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