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随着大模型成为新一代产业周期的核心,人形机器人作为承载先进技术的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投资。据统计,2023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活动激增,披露总额达到26.7亿元,同比增长65.5%。2024上半年,融资事件继续攀升至13起,总金额超过25亿元。参与投资的机构涵盖了风险投资、产业资本和政府资金。

与自动驾驶创业潮相似,人形机器人赛道短期内商业化前景不明,但资本已开始密集押注,以抢占未来市场。与自动驾驶不同的是,政府和国有资本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参与程度更深、速度更快。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合伙人王光熙指出,政府在人形机器人早期阶段的深度介入,是自动驾驶创业潮中未见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既有资本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对新兴领域创新支持的考虑。人形机器人行业复杂性高,涉及AI、硬件与应用等多个领域,单个机构难以集齐所需资源。政府的支持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关键。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早期投资的关键在于评估创始人是否具备跨领域的研发能力,特别是AI时代原生的具身智能科学家,而非仅仅追随大模型热潮的从业者。王光熙强调,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预期短期过于乐观,长期则过于悲观。短期内,人们期待人形机器人迅速投入应用,但实际上,行业还需要两到三年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步。从长远看,尽管有人质疑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的突破难度,但该领域仍存在多个可控环境和场景,人形机器人可以执行多样化任务。

政府在人形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值得关注。与自动驾驶不同,人形机器人行业技术难度更高,应用场景广泛,需要跨领域合作。不同地区如江浙沪和北京,凭借各自的优势在产业链布局、商业化进程和政策指导等方面表现出色。

供应链集聚效应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而言是一个重要优势。中国在电机、电控、电池等领域拥有高度集中的产业基础,加之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机器人行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分为大脑(感知理解)和小脑(控制)两大领域,但王光熙认为这种划分过于割裂。从未来的角度来看,人形机器人更可能实现高度融合的端到端模型,这种模型的成功概率较高。人形机器人行业数据需求虽大,但并非难以获取,学术界正在探索更高效的数据收集与融合方法。商业化进程中,市场对短期内人形机器人功能的期望过高,而长期则低估了其潜力。

投资于人形机器人公司时,最重要的是评估创始团队是否具备跨领域的研发能力与前沿技术突破能力。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快速演进的背景下,具备这些特质的团队将更具竞争优势。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6154.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当机器人来敲门:小鹏IRON“走秀” 智元远征A2成“金牌讲解”|直击2025上海车展
2025-04-23 18:08:22
售价超10万元!智元魏强:当下人形机器人同质化严重,需交互、运控不断迭代
2025-05-22 23:13:59
何小鹏:小鹏第五代人形机器人将部署图灵芯片,大幅提高端侧算力
2025-05-21 21:16:57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